1月18日,企研行公司发布了《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指数》白皮书,即将发布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指数2023,以推动信息披露的公开性和可比较性,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ESG)的管理能力。
《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指数》白皮书
企研行(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
引言
在全球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已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重要维度。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监管规范,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体系,作为中国企业优秀代表的上市公司纷纷开展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然而,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为此,企研行(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数据技术,基于海量数据与算法模型,研发了“基于多维度动态数据的企业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评价系统”,旨在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工具,助力企业提升ESG管理能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全面客观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二、背景与意义
1、国家战略与政策驱动
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战略,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财政部、证监会及沪深京交易所相继发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等文件,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分阶段披露ESG信息。2023年,证监会进一步提出“强制披露+自愿披露”的混合模式,标志着中国ESG信息披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新阶段。
2、市场实践与现存挑战
中国ESG信息披露体系历经三个阶段:自愿探索期(2006-2015):深交所、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企业自主披露;规范引导期(2016-2020):证监会将ESG纳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重点排污企业强制披露环境信息;全面深化期(2021至今):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央企上市公司2023年实现ESG专项报告全覆盖,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强化ESG沟通要求。过去二十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发布超过1.5万份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从2010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23年的43%。
随着披露制度建立之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如何判断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一个关键问题是信息的碎片化,无论是质量、时间序列,利益相关方根本无法从单一的披露中看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投资风险,需要从时间、行业和不同板块的中观、宏观数据。
3、本白皮书的核心目标
构建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指数,本白皮书致力于:(1)鼓励企业自主披露更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信息公开得越多越好,增加透明性,企业评价得分越高;(2)从板块角度看信息披露总体状况;(3)不同行业角度看信息披露结果。
三、数据
1、以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评价数据为基础;
2、行业分类标准 采用三级行业分类法(证监会/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 例:制造业→ 机械设备→ 工程机械
四、指数模型
1、根据数据特点,可采用"双维度加权指数法"设计反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总体状况的指数。IDI(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dex)= 披露广度 × 权重系数% + 披露深度 ×权重系数%
2、披露广度(覆盖率维度)、披露深度(质量维度)和权重系数可以进度必要的动态优化。
3、行业指数横向对比通过行业基准线增强可比性;
4、板块指数横向对比沪市主板、深市主板、科创板(沪)、创业板(深)、新三板(京)。
五、指数特色
1. 数据标准化:将原始得分统一压缩到0-100区间
2. 权重分配:突出披露覆盖率的重要性,兼顾披露质量
3. 动态调整:可定期更新参数反映市场变化
4. 穿透性分析:识别行业层面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5. 动态监测:通过行业IDI变化捕捉监管套利行为
6. 精准施策:为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提供量化依据
六、质量保障机制
1、数据安全:根据岗位权限不同可接触的数据范围不同,并且全流程加密存储;
2、利益规避:专家评审与企业无股权或业务关联;
3、持续迭代:根据企业及专业数据机构的数据更新,次日完成数据更新。
七、结语与展望
本白皮书提出的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工作进行客观的数据化分析,标志着中国ESG信息披露进入可量化、可比较的新阶段,利益相关方和投资者可以通过评分了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最新情况,规避投资风险。
未来,企研行将持续优化模型算法,持续推出企业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指数,为构建绿色金融生态贡献技术力量。
白皮书